常武

诗经 先秦

赫赫明明。hè hè míng míng。

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wáng mìng qīng shì,nán zhòng dà zŭ,dà shī huáng fù。

整我六师,以修我戎。zhĕng wŏ liù shī,yĭ xiū wŏ róng。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jì jìng jì jiè,huì cĭ nán guó。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wáng wèi yĭn shì,mìng chéng bó xiū fù,zuŏ yòu chén xíng。

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jiè wŏ shī lǚ,[lǜ,shuài,shuò] bĭ huái pŭ,[shĕng,xĭng] cĭ xú tŭ。

不留不处,三事就绪。bù liú bù chù,sān shì jiù xù。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hè hè yè yè,yŏu yán tiān zĭ。

王舒保作,匪绍匪游。wáng shū băo zuò,fĕi shào fĕi yóu。

徐方绎骚,震惊徐方。xú fāng yì sāo,zhèn jīng xú fāng。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rú léi rú tíng,xú fāng zhèn jīng。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wáng fèn jué wŭ,rú zhèn rú nù。

进厥虎臣,阚如虓虎。jìn jué hŭ chén,[kàn,hăn,kăn] rú xiāo hŭ。

铺敦淮濆,仍执丑虏。[pū,pù] [dūn,duì] huái fén,réng zhí chŏu lŭ。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jié bĭ huái pŭ,wáng shī zhī suŏ。

王旅啴々,如飞如翰。wáng lǚ [tān,chăn]々,rú fēi rú hàn。

如江如汉,如山之苞。rú jiāng rú hàn,rú shān zhī bāo。

如川之流,绵绵翼翼。rú chuān zhī liú,mián mián yì yì。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bù cè bù kè,zhuó zhēng xú guó。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wáng yóu yŭn sài,xú fāng jì lái。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xú fāng jì tóng,tiān zĭ zhī gōng。

四方既平,徐方来庭。sì fāng jì píng,xú fāng lái tíng。

徐方不回,王曰还归。xú fāng bù huí,wáng yuē huán guī。

常武译文

【译文】

看我大周天子多显赫英武,他任命一位重臣卿士大夫,名将南仲是这重臣的始祖,让皇父担任太师主管军务:你要抓紧整顿我大周军队,要抓紧打造兵器准备动武;我们要深怀恭敬戒惧之心,一定给南方百姓带去幸福。

我大周天子对太师皇父说:你下命令给程国伯爵休父:让大周军队左右排列行伍,把作战命令下达全军各部:沿着那淮河堤岸向前挺进,穿越巡察这徐国境内国土;三军儿郎不久留也不驻扎,并把百姓的生计安排妥处。

看多么威武显赫高大雄壮,那是我们威严的大周国王。大周军队从容不迫地开拔,既不急行军也不信步游荡。这引发徐国上下骚动不已,尤其是极大震惊徐国朝堂。就好像清天霹雳头顶炸响,引发徐国君臣们震动惊慌。

我大周军队进攻英勇神武,全军威如雷震势如云水怒。这一班如狼似虎的兵和将,击鼓挺进杀声震天如怒虎。在淮河高岸布重兵设重围,乘胜追穷寇捕获大量俘虏。在淮河沿岸牢牢站稳脚跟,大周的中军帐在这里扎驻。

大周王朝的军队气势如虹,攻势凌厉犹如冲天之神鹰,三军猛进犹江汉奔流潮涌,守阵地稳固如山岿然不动,陷敌阵犹如决川势不可当,队伍稳扎稳打接力向前冲,威不可测当然也不可战胜,就这样大清洗般大败徐国!

大周天子的谋划实在充分,徐国君臣心悦诚服愿归顺。徐国上下甘拜下风来相融,这是我大周天子仁义之功。天下各地都已经海晏河清,徐国小君定当来朝拜进贡。徐国君臣再不起兵搞叛乱,大周天子班师回朝奏凯旋。

常武注释

【注释】

1.赫赫:威严的样子。明明:明智的样子。

2.卿士:周朝廷执政大臣。

3.南仲:人名,宣王主事大臣。大祖:指太祖庙。

4.大师:职掌军政的大臣。皇父:人名,周宣王太师。

5.整:治。六师:六军。周制,王建六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

6.脩我戎:整顿我的军备。脩,习;戎,武。

7.敬:借作“儆”。

8.惠:爱。

9.尹氏:掌卿士之官。

10.程伯休父:人名,宣王时大司马。

11.陈行:列队。
12.率:循。

13.省:察视。徐土:指徐国,故址在今安徽泗县。

14.不:二“不”字皆语助词,无义。留:占“刘”字,杀。处:安。

15.三事:三司,指军中三事大夫。事与“司”通。绪:业。姚际恒《诗经通论》:“谓分主六军之三事大夫,无一不尽职以就绪也。”

16.业业:高大的样子。

17.有严:严严,神圣的样子。

18.舒:舒徐。保:安。作:起。

19.绍:戴震《诗经补注》:“如‘夭绍’之绍,急也。”游:优游,与“绍”对文,指缓。

20.绎:络绎。骚:骚动。严粲《诗缉》:“王乃舒徐而安行,依于军法日行三十里,进兵不急,人自畏威,徐方之人,皆络绎骚动矣。”

21.霆:炸雷。

22.奋厥武:奋发用武。

23.虎臣:猛如虎的武士。

24.阚(hǎn)如:阚然,虎怒的样子。虓(xiāo):虎啸。

25.铺:韩诗作“敷”,大。敦:屯聚。濆(fén):高岸。

26.仍:就。丑虏:对敌军的蔑称。

27.截:断绝。
28.所:处。

29.啴(tān)啴:人多势众的样子。

30.翰:指鸷鸟。
31.苞:指根基。

32.翼翼:整齐的样子。

33.濯(zhuó):大。

34.犹:通“猷”,谋略。允:诚。塞:实,指谋略不落空。

35.来庭:来王庭,指朝觐。

36.回:违。

常武赏析

【赏析】

此诗题目特别,《诗经》大多是取首句语词为题,有的虽不是首句,但亦是诗中的语词,而“常武”一词不见于该诗,故说诗者议论纷纭。《毛诗序》谓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朱熹《诗序辨说》申此说“盖有二义:有常德以立武则可,以武为常则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对此,姚际恒《诗经通论》驳道:“诗中极美王之武功,无戒其黩武意。毛、郑亦无戒王之说,然则作《序》者其腐儒之见明矣。”王质《诗总闻》谓“自南仲以来,累世著武,故曰常武”: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常武”是乐名,他说:“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盖诗即乐也。”近人或以为古常、尚通用,“常武”即尚武,与诗旨正合。

  此诗赞美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诗人的叙述基本按照事件的发展:首章写宣王委任将帅并部署战备任务;第二章通过尹氏向程伯休父下达作战计划。这两章着重记述史实,一一交代重要人物,虽然极为简括,但却把形势、任务、目标乃至进军路线都说清楚了。这自然是最高统帅宣王的杰作,诗人以最简洁的笔法,表现了宣王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气魄与指挥才能。

  第三章写进军。诗人先从“我方”着笔:天子亲征,沉稳从容,战士行军,不紧不慢,充满一种胜券在握的坚定信心。而敌方,在诗人笔下则是另一番景象:徐方阵营骚动、震恐,以致如五雷轰顶,仓皇失措。一镇定,一惊慌,两相对照,显示出王师强大的力量,未战已先声夺人。

  第四章写王师进击徐夷。诗人以天怒雷震,比喻周王奋发用武;以猛虎怒吼,比喻官兵勇敢,极力突出王师惊天动地的气势。以此击徐,无异泰山压顶,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王师迅疾深入淮河腹地,切断了徐淮的联系,还俘获了大批叛军,进而扎营于此,为剿灭敌人作准备。全章八句,前用比,后用赋,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进军的形势,充分显示出王师的压倒优势。第五章写王师的无比声威。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

  第六章写王师凯旋,归功天子。诗人先颂扬天子计谋允当,再说胜利是“天子之功”,然后写到王下令“还归”,叙述次第井然。“王曰还归”回应篇首“王命卿士”,一反映今日胜利的踌躇满志;一表现昔日大敌当前的凝重心境,前后鲜明对照,首尾相连,结构完善。此章造句颇奇特,双句、单句“徐方”二字交替使用,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徐方’二字回环互用,奇绝快绝!”诗人反覆提出“徐方”,正见出对这次平徐胜利的特别重视与喜悦。徐为淮夷大国,屡与朝廷抗衡,今已降服来朝,自然极为可喜可贺,要津津乐道;同时又是天子亲征,诗人怎能不张大其功,宣扬徐方“既来”、“既同”、“来庭”、“不回”。可见连用四个“徐方”既是内容使然,又是抒情志感的需要,并非故意造奇。

  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很发达,但如《大雅·常武》一诗,尽管在细节的叙述上精详远不及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却也神完气足,其叙事虚写与实写的巧妙结合,尤为一大特色,从诗歌艺术上说,即使与古希腊罗马史诗相比,似也不遑多让。

常武背景

【背景】

此诗为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有诗中两个人物为证:一是南仲,同见于《小雅·出车》,亦见《鄦惠鼎》(称“司徒南中”),《汉书·人物表》与《后汉书·庞参传》所载《马融上书》都认定南仲是宣王时人。同时,王国维《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据《出车》说“赫赫南仲,玁狁于襄”,而“周时用兵玁狁事,其见于书器者,大抵在宣王之世,而宣王以后即不见有玁狁事”;又据《鄦惠鼎》与宣王时《召伯虎敦》文字相类,断定南仲必为宣王时人。另一是程伯休父,《国语·楚语下》云重黎“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此诗是为赞美周宣王平定徐国叛乱而作。

闻泉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白头吟
弹却眼中泪,自唱白头吟。 借君向时耳,明妾今朝心。 身苦尚可忍,心苦不可禁。 妾心似妾镜,对景长相寻。 君心似君琴,转手成别音。 失身妾命薄,轻身妾恨深。 再唱白头吟,击碎青玉簪。
破阵子·黯黯凄凄草色
黯黯凄凄草色,狼狼藉藉花枝。 江上烟波天共远,树外云山路更迷。 故人音信稀。 因病纵教废酒,非愁自懒题诗。 芍药荼蘼开渐近,蹴*秋千乐有谁。 雨*风*时。
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
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 满楼月色还依旧,昨夜歌声自不来。 愁眼向谁零玉箸,征蹄何处驻红埃。 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
玉殿肃肃,灵芝煌煌。 重英发秀,连叶分房。 宗庙之福,垂其耿光。 (此章缺二句)元气产芝,明神合德。 紫微间采,白蕣呈色。 载启瑞图,庶符皇极。 天心有眷,王道惟直。 幸生芳本,当我扆旒。 效此灵质,贲其王猷。 神惟不爱,道亦无求。 端拱思惟,永荷天休。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