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求贤诏

班固 两汉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gài wén wáng zhĕ mò gāo yú zhōu wén,bó zhĕ mò gāo yú qí huán,jiē dài xián rén ér chéng míng。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jīn tiān xià xián zhĕ zhì néng,qĭ tè gŭ zhī rén hū?

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huàn zài rén zhŭ bù jiāo gù yĕ,shì xī yóu jìn?

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jīn wú yĭ tiān zhī líng,xián shì dà fū,dìng yŏu tiān xià,yĭ wèi yī jiā。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yù qí cháng jiŭ,shì shì fèng zōng miào wáng jué yĕ。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xián rén yĭ yŭ wŏ gòng píng zhī yĭ,ér bù yŭ wú gòng ān lì zhī,kĕ hū?

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xián shì dà fū yŏu kĕn cóng wŏ yóu zhĕ,wú néng zūn xiăn zhī。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bù gào tiān xià,shĭ míng zhī zhèn yì。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yù shĭ dà fū chāng xià xiāng guó,xiāng guó cuó hóu xià zhū hóu wáng,yù shĭ zhōng zhí fă xià jùn shŏu,qí yŏu yì [chēng,chèn,chèng] míng dé zhĕ,bì shēn quàn,wèi zhī jià,qiăn yì xiāng guó fŭ,shŭ xíng yì nián,yŏu ér fú yán,jué miăn。

年老癃病,勿遣。nián lăo lóng bìng,wù qiăn。

高帝求贤诏译文

【译文】

  听说古代圣王没有谁超过周文王的,霸主没有谁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依靠贤人成就功名。现在天下贤人有智慧有才能,难道只有古代才有这样的人吗?担忧的是君主不肯去结交,贤土从什么途径进身呢?现在我靠上天神灵和贤士大夫平定了天下,统一全国成为一家。希望长久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宗庙到无穷。贤人已经和我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和我共同治理天下,可以吗?贤士大夫们肯同我共事的,我能够使他贵显。把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书下达相国酂侯,相国酂侯下达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达各郡太守。如果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给他准备车马,送他到相国府,写下经历、状貌、年龄。如果有贤人而不推举,发觉后要免除他的官。年老而体弱多病的,不要送来。

高帝求贤诏注释

【注释】

1、高帝:即汉高祖刘邦,字季,沛(今江苏沛旦)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6年至前195年在位。他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打击商贾。他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2、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3、莫:没有什么人,代词。

4、周文: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

5、伯:通“霸”,春秋时诸侯的盟主。

6、齐桓:即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他任用管仲,富国强兵,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7、智能:智谋与才能

8、岂特:岂独,难道只。

9、人主:人君。[3] 

10、奚由:由奚,从哪里。奚,何,哪里。

11、灵:威灵,有保佑的意思。

12、以为一家:以天下为一家。以,介词。“以”后省宾语“之”(天下)。

13、宗庙:奉祀祖先的庙堂。古时把帝王的宗庙当作国家的象征。

14、亡绝:无穷。亡,通“无”。

15、平:平定。
16、安利:安养。

17、游:交游,这里有共事的意思。

18、尊显:致人于尊贵显赫的地位

19、朕(zhèn):我,我的。古时君臣都可称“联”,自秦始皇时起,专作皇帝自称。

20、御史大夫:汉朝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宫之一。协助相国,掌管机要文书和监察事务。

21、昌:周昌,高祖功臣。

22、下:下达。

23、相国:即丞相,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国家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

24、酂(zàn)侯:指萧何。

25、御史中执法:又称御史中丞,地位仅次于于是大夫。这里指诸侯国掌管监查、执法职务的长官。

26、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

27、其有:如有。

28、意:美好的名声。

29、称(chèn):相符。

30、明德:美德。

31、身劝:亲自往劝出仕。

32、诣(yì):前往。

33、署:题写。

34、行、义、年:事迹、状貌、年龄。义,通“仪”。

35、觉免:发觉后受免职处分。

36、癃(lóng):腰部弯曲、背部隆起。这里泛指残疾。

37、遣:派送,打发。

高帝求贤诏赏析

【赏析】

《高帝求贤记》一文虽然短小,却清楚地说明了诏令求贤的原因、目的和方法。

  刘邦起自布衣,对士人多有轻侮。但由于他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认识到的天下多有赖于士人,为此他统一天下后,要治理天下,就急于寻访贤能之人,心情十分急迫。尽管此诏书是在刘邦在位晚年发布的,但这封诏书毕竟奠定了稀罕的基本国策,功不可没。西汉大量贤士得到重用是在武帝宣帝时期。但是,要追溯西汉王朝的求贤历史,还要从这封诏书开始。

  高帝刘邦求贤的根本目的,自然是为了使自己的统治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高帝之所以求贤,则是因为他从历史与现实两个不同的层面,清醒地认识了经营天下与贤人辅的紧密联系。就历史而言,世之王者莫高于周文,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其成名的关键在于任用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泰颠、闳夭、散宜生、南官适等贤人;世之霸主莫高于齐桓公,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成名的关键在于任用管仲。就现实而言,贤人的重要性对高祖刘邦更是刻骨铭心。当初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超,商祖起于闾巷之间,拨乱诛暴,平定海内,终践帝祚。他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善用智能之士。高祖曾云:“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也。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正因为知此,诏书才有“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云云。不论着眼于历史,还是着眼于现实,刘邦都迫切感到需要贤士大夫来治理天下。

  诏书以周文、齐桓自许,以古之贤士期待今之人,流露了刘邦希冀王霸之业的雄心以及渴求贤才的迫切。诏书云:不惟古之人有智慧有才能,今天下人亦然,只因人主不肯结交,致使贤者无由进升。如此归咎人君,便见高祖礼贤下士之意,显得顿挫而又警醒。高祖本意在于进用贤者以安定汉家,却云“与吾共安利之”;一个“利”字,巧妙地将自身的好处幻化成了贤人的利益。如此说来,高帝求贤便有了为贤者打算图谋的含义。诏书又云:“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上文言“交”,此处言“游”,更表现出一种天子友匹夫的大度雍容的气度;尊之显之云云,则是直接诱之以势力。诏书结尾云:郡国若有贤者,“必身功为之驾”,“有而弗言,觉,免”;一个‘必”字、一个“免”字,再次表现了高帝求贤的精诚。由此可见,《高帝求贤诏》不仅层次划然,而且用语极具艺术性。

  不过,政治在很多情况下都不会是这种停留在纸面上的温情脉脉牧歌。在封建社会,“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悲剧一次次重演,所谓贤者,所谓智能之士,常常难以摆脱这种历史的悲剧。

高帝求贤诏背景

【背景】

汉高祖刘邦出身于泗上亭长,在秦朝末年起义,用三杰,定三秦,消灭项羽,最后登上帝位,建立汉朝。他懂得任用人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得天下以后,要巩固封建统治,使天下长治久安,就要有贤才作为辅佐。本文是他在全国范围内征求贤才的一道诏令,他以周文、齐桓自许,用古代贤士期待今人,表现他的存心王霸和求贤若渴的心情。

舞曲歌辞。独漉篇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度。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帷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抟鹏九天。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 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 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濛。 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 樛枝势夭矫,忽欲蟠拏空。 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 孙枝擢细叶,旖旎狐裘茸。 邹颠蓐发软,丽姬眉黛浓。 视久眩目睛,倏忽变辉容。 竦削正稠直,婀娜旋敷峰。 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 亦若暨罗女,平旦妆颜容。 细疑袭气母,猛若争神功。 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 香兰愧伤暮,碧竹惭空中。 可集呈瑞凤,堪藏行雨龙。 淮山桂偃蹇,蜀郡桑重童。 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 或著仙人号,或以大夫封。 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 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风。 美人昔清兴,重之犹月钟。 宝笥十八九,香缇千万重。 一旦鬼瞰室,稠叠张羉罿.赤羽中要害,是非皆匆匆。 生如碧海月,死践霜郊蓬。 平生握中玩,散失随奴童。 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 寓身会有地,不为凡物蒙。 伊人秉兹图,顾眄择所从。 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报以漆鸣琴,悬之真珠栊。 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 忆昔谢四骑,学仙玉阳东。 千株尽若此,路入琼瑶宫。 口咏玄云歌,手把金芙蓉。 浓蔼深霓袖,色映琅玕中。 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形魄天坛上,海日高瞳瞳。 终骑紫鸾归,持寄扶桑翁。
太极观奉册实一首
荐号穹冥,登名祖尔。 陟配阳郊,协宣典礼。 感电灵区,诞圣鸿懿。 册实斯陈,福禄来暨。
小魏买马久不至以诗寄之
闻说黄金厩,骐麟惜中别群。 犹来果下马,不必五花纹。 骏骨愁时晚,薌萁念夕矄。 老夫慵杖履,待汝入嵩云。
战城南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赋马漕桂岩
岱舆山峨东海头,招摇山峨西海陬。 两山相望几万里,月桂满巅花长秋。 罗浮山峨南海岸,道取东西盖其半。 衔种非资化鹤功,谁其有力移此粲。 广东使者富民侯,函丈虽褊余清幽。 眼前开辟一混沌,墙角峥嵘小罗浮。 侯睨罗浮吞八九,摩挲缩地挟山手。 雷霆骤下震以惊,贔屭争前负而走。 罗浮故与蓬莱连,蓬莱新与罗浮迁。 琼瑶古木叶覆地,玗珠老树枝参天。 花环实娜涵沆瀣,天上那知在鳌背。 炎州寝作广寒宫,鲍肆薰为香积界。 元戎在字蟠蛟虯,扁椠为侯揭殊尤。 一丽山氏一苍颉,幸自同与造化游,何当同与造物休。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