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诗经 先秦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nán shān cuī cuī,xióng hú suí suí。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lŭ dào yŏu dàng,qí zĭ yóu guī。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jì yuē guī zhĭ,hé yòu huái zhĭ?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gé jù wŭ liăng,guān ruí shuāng zhĭ。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lŭ dào yŏu dàng,qí zĭ yōng zhĭ。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jì yuē yōng zhĭ,hé yòu cóng zhĭ?

蓺麻如之何?yì má rú zhī hé?

衡从其亩。héng cóng qí mŭ。

取妻如之何?qŭ qī rú zhī hé?

必告父母。bì gào fù mŭ。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jì yuē gào zhĭ,hé yòu [jū,jú] zhĭ?

析薪如之何?xī xīn rú zhī hé?

匪斧不克。fĕi fŭ bù kè。

取妻如之何?qŭ qī rú zhī hé?

匪媒不得。fĕi méi bù dé。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jì yuē dé zhĭ,hé yòu jí zhĭ?

南山译文

【译文】

南山巍峨高峻,雄狐缓步独行。鲁国大道宽阔,文姜由此嫁人。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

葛布麻鞋成对,冠帽结带成双。鲁邦国道宽广,公主经此嫁郎。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

种麻该当怎样?纵横耕耘田亩。娶妻该当如何?定要先告父母。既已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恣妄?

劈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行。娶妻应当怎样,少了媒人哪成。既然姻缘已结,为何由她恣纵?

南山注释

【注释】

⑴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

⑵绥绥(suí):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

⑶有荡:即荡荡,平坦状。

⑷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由归:从这儿去出嫁。

⑸止:语气词,无义。

⑹曷(hé):怎么,为什么;怀:怀念。一说来。

⑺屦(jù):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

⑻緌(ruí):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

⑼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

⑽从:相从。

⑾蓺(yì):即“艺”,种植。

⑿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

⒀取:通“娶”。

⒁告:一说告于祖庙。

⒂鞫(jú):穷,放任无束。

⒃析薪:砍柴。

⒄匪:通“非”。克:能、成功。

⒅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南山赏析

【赏析】

作者开篇描写雄狐对伴侣的渴望,用意在于影射齐襄公对文姜的觊觎之心。作者以南山和雄狐起兴,展示出一种高远深邃的画面:山高树茂,急切的雄狐四处穿梭,叫声连连。不仅把诗的背景拉得极其宏大,让人感到诗作肯定包含丰富的所指,又将齐襄公渴切的思想状态描摹殆尽,让其丑恶嘴脸暴露无遗。章末,又用反问进行了讽刺:“既然已经出嫁了,为什么还对那段私情念念不忘呢?”即是在问文姜,也是在问齐襄公,一箭双雕,意味深长。

  第二章还是诉说前事,但在表达上更进一步。作者影射齐襄公和文姜乱伦的无耻行为时,从寻常事物人手,描述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借以说明世人都各有明确的配偶,所指明确而又表达隐晦,既达到讽刺对象的效果,又显得不露端倪一后半部分与第一章相似,使情感力度得到更深一步加强。

  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发表对鲁桓公的议论:作者成功运用“兴”的手法,以种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准备刀斧这些日常劳动中的必然性,来说明娶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针砭实际,说明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无法做文姜的主。放任她回娘家私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被搁浅、践踏,显得庸弱无能,文姜的无视礼法、胡作非为也跃然于纸上。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词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句法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句法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寓意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南山背景

【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联姻,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文姜被嫁给了鲁桓公,但文姜不守妇道,与齐襄公有染,乱伦私通。齐国势大,鲁国势小,懦弱的鲁桓公敢怒不敢言。《左传》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要去齐国,夫人文姜要求同行,鲁桓公只得答应,文姜和齐襄公趁机相会。后来鲁桓公发觉,谴责了文姜,文姜便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设宴款待桓公,趁机将桓公灌醉,然后让公子彭生在驾车送桓公回国的路上扼死了桓公。这件事暴露后,齐国百姓皆以为耻,这首诗便是在此情境下产生的。

望江南
江北路,一望雪皑皑。 万里打围鹰隼急,六军刁斗去还来。 归客别金台。 江北酒,一饮动千坏。 客有黄金如粪土,薄情不肯赎奴回。 挥泪洒黄埃。
折桂令·想人生七十犹稀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狂嬴。 五十年除兮昼黑,刚兮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催,图走鸟飞。 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便宜。
春夕寓兴
忘忧何必在庭萱,是事悠悠竟可宽。 酒病未能辞锦里,春狂又拟入桃源。 风吹杨柳丝千缕,月照梨花雪万团。 闲泥金徽度芳夕,幽泉石上自潺湲。
昭君怨·奉报早离火院
奉报早离火院。 弃了一家攀恋。 自在水云前。 乐安然。 便结长生锻炼。 得做上仙亲眷。 搜出碧潭玄。 月团圆。
达且同知即席索芙蓉诗
忆昔梦游芙蓉城,城中仙子千娉婷。 霞舒云卷逞娇媚,朵朵汉家尹与邢。 西风吹醒黄梁梦,帐暖香红谁与共。 别来秋晚遇群仙,犹记联骖骑采凤。 太液池边悲翠楼,金屏绣褥何风流。 那知镜裹朱颜改,阿监青娥雪满头。 不必对花长太息,荣华俯仰成尘迹。 色空空色无了期,昨是今非又来日。
陶节妇诗
维费荣敏,江夏启封。 何以世家,户侯县公。 抑抑节妇,实维其孙。 始由旧姻,遂此新婚。 翁亦大族,内外百口。 爰觌令仪,具曰贤妇。 其贤维何,孝于姑嫜。 凡百之为,敬恭是将。 夫良妻柔,敬之如宾。 雍雍闺门,曾无间言。 姻亲之间,岁时问遗。 榛栗枣修,罔敢遗坠。 孰司其权,降此后灾。 昔如雨龙,相随以飞。 如何中途,羽翼忽乖。 又如黄鹄,雍雍喈喈。 一失其雄,雌将畴依? 亦既逝矣,家亦毁矣。 茕茕孤嫠,将复何倚。 婉婉弱女,索索空宇。 载枝载梧,越此寒暑。 维此寒暑,厥维艰哉。 人维我忧,我宁叹嗟。 如彼之白,涅亦不缁。 如彼之坚,磨亦不亏,蓬首布衣,多历年所。 不懈不怠,有进无阻。 天相厥德,女既有家。 庶几其门,不堕以遐。 昔闻共姜,之死靡慝。 亦有孝妇,终养不惑。 人亦有言,千载一时。 欲知古人,视此后来。 山则有杞,隰则有芷。 温温淑人,百福是履。 我歌此诗,可配《国风》。 实而不浮,观者是恭。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