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杜甫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shù gŭ duàn rén xíng,biān qiū yī yàn shēng。

(边秋 一作:秋边)(biān qiū yī zuò:qiū biān)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lù cóng jīn yè bái,yuè shì gù xiāng míng。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yŏu dì jiē fēn sàn,wú jiā wèn sĭ shēng。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jì shū cháng bù dá,kuàng năi wèi xiū bīng。

月夜忆舍弟译文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月夜忆舍弟注释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月夜忆舍弟赏析

【赏析】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月夜忆舍弟背景

【背景】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赋花
花,花。 落早,开赊。 对酒客,兴诗家。 能回游骑,每驻行车。 宛宛清风起,茸茸丽日斜。 且愿相留欢洽,惟愁虚弃光华。 明年攀折知不远,对此谁能更叹嗟。
苏幕遮 徐公问因果
守灵芽,搬瑞果。 七宝金莲,应结长生果。 无作无为成道果。 出离凡笼,决证真仙果。 老来修,难成果。 透漏真元,败坏只园果。 拍手空回没因果。 譬似无常,速炼全真果。
冬大雷电
方冬十月天炎蒸,雷公吼怒声凭凭。 投壶玉女忽大笑,晦明倏烁来相乘。 天方收声地藏蛰,激怒岂为阴所陵。 圆苍寓意端有在,要使强臣生战兢。 强臣闻之但一笑,小儿怖我终何能。 白鸡巨浸九龄亚,青鼠妖星千道棱。 我犹视尔为戏剧,此雷何啻虫薨薨。 圣君小变亦知惧,奸臣大异那能惩。 寄语天公停此小伎俩,只须一声霹雳王茂宏。
秋日怀兄弟(二首)
相别几多时,相思泪满衣。 家贫经难久,世乱得书希作吏诚全拙,从军事亦非。 乡心秋塞雁,尽日向南飞。
南乡子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兰桡举,水文开,竞携藤笼采莲来。 回塘深处遥相见,邀同宴,渌酒一卮红上面。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 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带香游女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倾绿蚁,泛红螺,闲邀女伴簇笙歌。 避暑信船轻浪里,闲游戏,夹岸荔支红蘸水。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 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 缆却扁舟篷底睡。 沙月静,水烟轻,芰荷香里夜船行。 绿鬟红脸谁家女,遥相顾,缓唱棹歌极浦去。 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 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拢云髻,背犀梳,焦红衫映绿罗裾。 越王台下春风暖,花盈岸,游赏每邀邻女伴。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携笼去,采菱归,碧波风起雨霏霏。 趁岸小船齐棹急,罗衣湿,出向桄榔树下立。 云髻重,葛衣轻,见人微笑亦多情。 拾翠采珠能几许,来还去,争及村居织机女。 登画舸,泛清波,采莲时唱采莲歌。 拦棹声齐罗袖敛,池光飐,惊起沙鸥八九点。 双髻坠,小眉弯,笑随女伴下春山。 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 红豆蔻,紫玫瑰,谢娘家接越王台。 一曲乡歌齐抚掌,堪游赏,酒酌螺杯流水上。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 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 棹穿花过归溪口,酤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上天弗恤。 夏命其卒。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